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干警随笔
安庆的年味
分享到:
作者:丁明君  发布时间:2009-07-15 10:25:10 打印 字号: | |
  安庆的年味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是长江沿岸著名的古城。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含“平安吉庆”之意)。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安庆人在过年时,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并延续至今,散发出浓浓的年味。

  年味的第一传递者香肠、腌鱼、腌肉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安庆人从腊月开始忙于制作香肠、腌鱼、腌肉(俗称腊货),每年的岁末,大街小巷到处都能见到晾晒的腊货,这些腊货经过阳光的“洗礼”,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时刻传递着即将过年的信息,让人们最先感受到了年味。

  由于腊货贮存时间长、食用方便、味道鲜美等特点为众人所钟爱,因此腌制腊货始终是很多人家腊月里的“必修课”。听老人们说,以前腌制的腊货主要用途是应急,正月雨雪多、蔬菜稀少,不便买菜的时候,一家人象征性地弄点腊货,或是用于招待临时客人。这个时候,不管是客人还是家人,只要见到桌上有了腊货,就会感到过年的气息。腌制腊货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图个好的兆头,通过储备的腊鱼、腊肉等,企盼来年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从腊货腌制、晾晒、食用的整个过程,每道环节都倾注着美好的愿望,年味无意间也被渗入到了每道工序之中,时时触及着人们的神经,一不留神就会想到快过年了,让人最先接受到过年的信息。

现在,很多人家仍然延袭着腌制腊货的习惯,其目的已有所改变,更多的是为了品尝它独特的口味,其实,腊货本身的特有味道就是年味的组成部分,当腌制腊货的那一刻就意味着离过年不远了,过年的餐桌上又缺少不了这种传统的年货,所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腊货都是最早传递出年味的食品,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腊货的味道就是年味。

  炒米飘出传统的年味

  炒米,对于安庆人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食品,然而很多人未必知道,炒米不仅是安庆市特有的食品,还是我国最早的快餐之一,在它的身上聚集着浓浓的年味,凝聚着安庆人的智慧。

  过年的前夕,家家户户才炒炒米,炒炒米大多选择寒冷的天气,将洗干净的米经过冷冻,炒出来才松脆可口,经济条件好的人家用糯米,普通人家则用粳米。炒炒米仅靠主妇一人是不行的,因为一个人操作顾上顾不了下,稍不留神就会将米炒焦,所以得有人打下手,控制炉灶里的火候,丈夫早早地将柴劈好,在一旁看事做事予以配合,一边陪伴着妻子,一边商量过年的一些细节,通常,结束炒炒米都要到深更半夜,虽然天寒地冻,但灶台里的火烧得屋里暖洋洋的,营造了春天般的氛围,一家人其乐融融。每年的这个时候,空气中都会不断地弥散出炒米的香味,不谙世事的孩子也能切实地感觉到就要过年了。这段时间孩子们最高兴,玩得再晚家长也不会责备,看到谁家灯火通明,串门后将小嘴放甜点,准能有所收获,无论是炒炒米、炒花生、蚕豆、还是炸圆子,都可以尽情地享受,平日的饥饿感也荡然无存。但是,炒了炒米或准备了其他年货的人家,也仅仅在制作过程中慷慨大方,过年前后是不会轻易地给孩子吃的,因为当时的生活普遍清苦,所准备的年货是为了接待前来拜年的客人的,要是让孩子敞开吃,正月将缺乏待客之物。

  在过去的日子里,正月接待客人是离不开炒米的,拜年的客人一般耽搁的时间不会太长,尽到了礼仪还要到其他人家去,由于炒米食用十分便利,因此始终是过年待客的主要食品,为主、客节省了时间。炒米“一食两用”的优点,是安庆人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这种食用方法在全国非常稀少。因为炒米的特点突出、地域特征明显,所以备受人们喜爱,很多背井离乡的安庆人更是对其情有独钟,我离开家乡至今已近十年,每次回家都要捎带一些炒米,因为在品尝炒米的美味时,宛如回到了家中,体味到了儿时过年的感觉。

  除夕话不尽丰富的年味

  要说年味,大年三十是最浓厚的,因为这一天一夜为“年”的凝结点,有着话不尽的年味。

  安庆有句民谚:“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由此说明大年三十是过年最忙碌的一天。大年三十这天,各家各户的主妇还是早早地为年夜饭忙碌着,因为这餐饭积蓄了一年的财力,是最讲究、最奢侈的,普通的人家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这个时候倾其所有奉献出来,家庭富裕的人家年夜饭更是丰盛。生人过年,仍不忘已故的祖宗,年夜饭开席前,必燃烧纸钱以祭奠祖宗,祝愿祖宗在另一个世界里能过一个欢乐喜庆之年,并祈求祖宗的保佑家庭兴旺。祭奠完祖宗,人们盼了一年的年夜饭即可开吃了,年夜饭不管家境如何,鱼是少不得的,有鱼则寓意吉庆有余,除了食用的鱼外,还要专门准备一份“听话鱼”,所选择的鱼种也很讲究,大多使用鳜鱼或鲤鱼,目的是图个口吉,“听话鱼”是不吃的,席间,晚辈祝福长辈、长辈关爱晚辈的美好语言,都由其听取、记录,年夜饭隆重而欢庆的气氛将年味推向了高潮。

  年夜饭快结束时,大人给小孩压岁钱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压岁钱也叫“押岁钱”、“代岁钱”、“岁岁钱”,原是用来厌胜驱邪、帮助小孩子过年的,后世则多借此表示亲情爱意。但有了压岁钱的孩子是没有完全支配它的权力,只能提取很少的一部分自己独立使用,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欢天喜地的,所营造的喜庆氛围,成为年味的重要元素。吃过年夜饭,孩子们在家里呆不住了,成群结队点着灯笼四处嬉戏,真正地成了自由人,不管玩到什么时候也不会挨骂的;男人则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不是神吹海侃就是打牌,以此方式“守岁”;而女人还轻松不下来,因为大年初一是不干家务活的,尤其不能扫地,以免将“财喜”扫掉,所以三十晚上还要将家里收拾干净。

  拜年散发出和谐的年味

  过年期间,拜年这项活动,将年味“发酵”到了极点,无论是街头的景物,还是行人的装扮,都以一种欣欣向荣的精神迈向春天的怀抱,空气中的年味也洋溢着春的气息。

  按照传统的习俗,安庆人拜年是有讲究的,大年初一早上,女儿、女婿要到岳父家拜年,当然不能空着手去,至于携带什么礼物则没有规矩,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岳父、岳母的喜好酌情而定。但进门时女婿一定要走在前面,因为新的一年开始,迎接的第一位客人是男人,这一年就会兴旺发达、万事如意,如果是女人则触了霉头,当年有可能不顺心,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是别人家的人,自然也是客人了,而女儿、女婿是到岳父家的第一批客人,所以女儿不敢大意地率先进入父母的家。

  来到岳父、岳母的家中,翁婿、母女之间相互祝福必不可少,主、客的分别也一目了然,岳父、岳母忙着端茶递水,女儿、女婿坐定后,岳母就会到厨房煮茶叶蛋、做鸡汤泡炒米等。吃了中午正餐后,经过一番热情的话别,才算完成给岳父、岳母拜年的任务。

  总之,安庆的年味说不清、道不尽,最好是您亲自去体验。
责任编辑:丁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