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干警随笔
也撑一把油伞
分享到:
作者:张琼  发布时间:2011-12-06 15:48:12 打印 字号: | |
  细想而来,在物物尽数功用的现代社会里,女人们手中撑着的那把伞想必也不只是用来遮阳挡雨的。如同衣服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敝体遮羞的功用一般,它的作用当然远远地超过了其最初的功用。伞面的用料各异,一些还有异常功用,我是行外之人,自是不懂。光是看外表,颜色各异自不必说,各异的花色也搁在一边,复杂的甚至有提花的,有镶亮片的。很让我心动的是那些只能遮阳而不能挡雨的伞,估计是西方传入之物。观看那些反映欧洲古典社会的片子都能看到,那时的上流社会的仕女们都是一习做工复杂考究的社交礼服,手里拿着那样一把看起来做工也不简单的伞,多是白色的,长长的把柄。

  我也可以有一把很考究的伞,甚至也可以拥有一把只是用来遮用,满足一下小女人把玩精致小物心理的单用伞,但是,总的感觉是,两用伞比较适用我。那种单用伞可以让我一时心动,但绝对谈不上神往。让我神往的是那样的一把油伞,因为使用过而变得有来历的,有生活气息的质感的,很普通的土黄色,或者比土黄色略浅些,很怀旧的感觉。男女撑之皆可;普通人撑之是本份,是寻常之物,秀逸者撑之却能尽去尘埃,愈见其风骨,愈觉温润如玉,越显其雅素之风。

  对旧物时常有很深的感觉,这种感觉并非来自生活,只不过是我的想像罢了。一把那样的油伞至少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得的。而恰恰在这时想起这样的旧物,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近日绵雨不绝,伞在出门时候必不可缺。而前阵子游了杭扬,在景点出售的所谓油伞让我印象颇深,说是触目惊心也不为过。我是以为可以在这样的江南城市觅得我心目中的油伞的,即使暂时不具有生活气息,至少在假定我将其存放、使用上一段时间也可以变成怀旧之物。现实总是超乎想像的。清一色鲜艳的颜色,红的、蓝的、黄的,决不是那种淡淡的红、淡淡的蓝、淡淡的黄,唯恐不够刺激游者的视觉,引不起适当的注意。当然,我是很失望的。我拎不起这样的油伞。似乎与清俊秀逸的江南景致格格不入,倒像是欢场里的玩物了。油伞,在我的感觉中,决不是浓妆淡抹总相宜之物,它没有那样的气势。

  对油伞的向往,除了电影或电视带给我的直观影响外,最为深刻的只怕是曾经读过的戴望舒的《雨巷》罢。整首诗是由“撑着油纸伞”开始的。这里的油伞,必是我如同我一贯想像的,质朴的,怀旧的土色,不能有一丝丝的差入。而且,是使用过的。因为用过而变得有来历,蕴藏着生活的来历和气息。这点我是很确信的。诗人就是撑着这样的一把油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如果他撑的不是油伞,或他没有点明他撑的是油伞,这首诗的意境势必要大打折扣。我也不愿意多费一点脑筋去想像那个悠长、悠长的雨巷的一移一步,想像他是怎样的衷怨、怎么样地彷徨和惆怅,想像他的叹息,轻微得也许难以感受的叹息,是怎么样消散在这朦胧、湿润的江南小雨中,想像那短暂的叹息却又是如同这雨一般缠绵,这巷似的悠长。庆幸这是一把油伞。诗人还“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如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也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也是如同诗人一样撑着纸油伞的。这里的伞、巷、雨,所有的一切,皆着满了诗人寂廖、彷徨的境了。正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大凡这世上的快乐幸福都是相似的,唯有那些悲痛、愁苦如此千千种种,轻易地扣响了读者的心扉,引起了他的想像,也使他如诗人一般地感叹、愁苦、思索起来,仿佛自己身处于那巷里、那雨中,也撑着那样的一把油伞,也渴望飘过那位结着丁香愁怨一般的姑娘。

  即使,走不进这样的雨巷,也结不了这样如丁香般的愁怨,那么,还是让那样的一把油伞停留在想像中,伴随着那雨、那巷、那缕缕哀怨、那丝丝叹息,那千千忧愁的丁香结。
责任编辑: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