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干警随笔
永远的三毛
分享到:
作者:朱晓瑾  发布时间:2016-10-20 17:21:09 打印 字号: | |

    怀念三毛是经常的事了,不记得是哪个傍晚在街角的书摊上随手拈来一本《沙哈拉沙漠的故事》便让我喜欢上了三毛的文字,也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逢人问起喜欢的作家便会脱口而出“三毛”的名字。

喜欢看三毛穿着大朵碎花的长裙站在沙漠的风沙里,黑发飞扬,自由,漂泊,落拓不羁,就像盛开在沙漠里的繁花。三毛的一生云卷云舒般的自然舒展,她的绚丽,她的光芒,就在于它她的率真与任性,这种任性是勇敢的,海阔天空,四处漂泊,甚至放弃掉自己的生命。我们很多人都无法不顾一切,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平淡的生活所淹没掉的,营役劳碌着,过着平庸的生活。而这个从沙哈拉沙漠中走来的女人,从古老的西班牙,穿过欧洲的落日余晖中再回到她那“遥远的故乡”,却传奇般实现了她骨子里的不羁和任性。三毛追求的自由是极端的,但是我们不也都向往着这么一种不被城市生活所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愿整天面对同样的生活么?三毛用她的激情和可爱点缀着沙漠艰苦的生活,她“悬壶济士”,为寻找化石经历了个险些让她丧命的“荒山之夜”,因为生活拮据,她和荷西去捕鱼、卖鱼、、、、、、三毛的文笔轻松而幽默,她写书更多的是倾吐,血燕一样吐给我们每一颗心灵的滋润与需要,她用特别的语言把原本平常的小事幻化成一段流动的音符,把那生活中最简单的道理在最不经意间播动,让你,在欣赏文字的同时,有人性的复苏,有理性的觉醒,有道理良知的自我反思。

她是这么一个充满灵性的女人,她把生命高高举在世俗之上,只有她自己才知道灵魂深处的激情与华丽;她过于敏感,总是通过生命的表层去看,所以这样的女人是孤独的。当这个寂寞的世界没有任何的安慰,只有世俗的窒息时,她选择了死亡。三毛的一句话深深地感触了我“听说过有谁,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独的生,不是孤独的死?有谁?请你告诉我”。为了她挚爱的三个人,她迫使自己做了只不死鸟,云在青山月在天,但是灵魂站在了高处,与荷西远去了。三毛的作品渗透着死与爱的永恒,她不畏惧死亡,但是她仍然拒绝死亡,“我要守住我的家,守住我的丈夫,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利的”。可是荷西走了,这只不死鸟的翅膀断了,羽毛脱了,已经没有另一半可以比翼了,“可是那颗碎成片片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宝,再痛,再伤,只要他们不肯我死去,我便不再有放弃他们的念头”,她是没有选择地做了暂时的不死鸟。可是明日又天涯,梦里梦外都是荷西的影子,没有荷西的日子她只能做个不飞的天使,她对爱情的执着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不写了,不写了!我好几次对自己说,写又有什么用?当生命远去,当我们徒然地试图呼唤回来?、、、、、、天空有鸟的翅膀飞过,却没有留下痕迹!”三毛对生命的感受,或悲戚或甜美,都无意矫饰,字里行间,到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创造出来的世界,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贾平凹说“ 三毛是死了,不死的是她的书,是她的魅力。她以她的作品和她的人生创造着一个强刺激的三毛,强刺激的三毛的自杀更丰富着一个使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作家”,是的,三毛走了,那朵盛开在沙漠里的繁花永远的凋谢了,可是她的荷西,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都为我们追随不已,我们这些与她的经历与现实完全不同的青年们却和三毛的文字吻合了,互感了,而三毛也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她是那么认真地活过,认真地爱过了,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她一直在以那么豁达的语言、态度,去讲述生活,去传达那一种认真的快乐的生活的理念,就足以了。

                                   

 

 

责任编辑:朱晓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