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首页 > 法院文化 > 干警随笔

另类书评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09-07-06 11:43:41 打印

                             另类书评

  

     某夜,窗台下。翻书赋闲。并不刻意地想读什么,也与思索无关。几乎半处于“神游”的状态。不敢称之为读书,总觉得那应该有危襟正坐的姿势,以一种饱满的精神,带着一颗敬畏、感恩的心。敬畏那些古人、前人或是那些还在呼吸的人的智慧,才情;感谢他们让自己有机会踩着他们的肩头,多看一些,多知道一些,使比较愚钝的自己稍微知道这世界、这人生。只敢说“知道”,不能说是“感悟”。自己配不上“读书”两字,至少许多年以来都是这样了。“神游”是最适合自己的,怠于思索,也从来不刻意记住任何东西。但我享受这样的状态。忽翻至某页,跃入眼帘的却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至今,仍不晓得“无赖”是何意。只是凭感觉知道,那肯定不是今天社会里骂人、损人的“无赖”。果真不能不敬畏古人的智慧。如此二字,用在此处,丝毫没有任何低俗、市井之意,反倒是娇痴之中带着坚决的肯定,肯定之中带着无瑕的赞美。以前,也曾一遍又一遍地问过自己,为什么此处用“无赖”呢?只是问自己,干问。从不曾虚心请教,也从不曾翻书阅览。活生生一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式。

    今晚的月很圆。此景,此情。古人喜欢问月,邀月,喜欢对着一轮明月诉说心情。我猜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月将圆、或月圆之夜,感觉总是离地面很近吧。当李诗仙发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的诘问时,我猜想是满月之夜吧。唯有一轮圆月,似乎举手可得,虽然他也知道是攀不得的,但酒意却激发了他豪迈的才情,攀不得,也许邀请行得通。如若是一轮新月,总让人觉得廖、寂、清、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月散了,一钩新月天如水”该是对廖寂最好的写照吧。今人该是很少关心脑袋上的天空吧。

    似乎说远了。看到扬州,便想去扬州。想了很长时间,还未去得。可见,一切都要看缘份。似乎有些宿命。很想去扬州,但目前还没有刻意前往的冲动。当某一天,前往了,我意不知道是因为缘份到了,我才前往的,抑或是因为我前往的,才意味着缘份满了。我糊涂了。

    当想及这些江南城镇时,我总忘不了曾读过的几句词: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唯有江南的景致才能与此阙的意境相匹配。每一次,我想像某个暖洋洋的春日,不可能是秋天或冬天,总觉得不靠谱。夏日似乎未尝不可,但是总觉得欠缺了某些如嫩草依依的温存,多了些烈日的烦燥。一堵高墙将一条青石彻成的小道与一座深深的宅院隔开了。我一想到墙外的这位公子哥们经过这一道高墙时,向往、憧憬,继而辗转,进而失落且感叹“多情总被无情恼”的场面,便忍俊不禁。思绪就如那佳人的秋千一般,一晃一晃的,它可以晃得再高些,但是它晃不到墙外去。想像就此打住就完美了。不应想前因,更不要求后果。就这样一场景,一幅画,至美无瑕。谁都不会因为才子佳人未成眷属而觉得遗憾或是伤情。它给人留下想像的无限的空间,而又迫使人将画面定格于那情,那景,实在是妙极了。

    扬州终究去不去得,实是无所谓的。本应以书评的形式胡乱地凑字添篇,果真乱凑胡添了一翻,只是左看右想都不是书评了。真是对不起主编了。


 

责任编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