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畔,春潮涌动。197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的蛇口创办中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是年7月8日,蛇口响起了微波山炸山填海建港的“开山炮”,正式启动了深圳发展腾飞的“快进键”。而作为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的先声之地,南山区率先汇聚了各类创新要素,逐步形成了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如今的南山区,是深圳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也是深圳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精彩缩影。站在创新创业潮头的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既面临着创新变革所带来的司法挑战,又享受着先进科技对审判工作的前沿助力。南山法院积极顺应法律与科技双向融合的趋势,以司法保护创新动力,以科技赋能司法服务,着力打造以司法创新守护发展创新的“南山样本”,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贡献司法智慧与力量。 专业审判 保护创新原动力 2020年1月,全国首例认定人工智能生成的文章构成作品案件在南山法院一审审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该案中,原告广东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公司”)关联企业自主开发了智能写作辅助系统—Dreamwriter计算机软件,并授权原告腾讯公司使用。2018年8月20日,原告腾讯公司首次发表了由该软件撰写的财经报道《午评:沪指小幅上涨0.11%报2671.93点 通信运营、石油开采等板块领涨》,并在文末注明了“本文由腾讯机器人Dreamwriter自动撰写”。同日,被告上海盈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某科技”)在其运营的网站上发布了与涉案报道标题和内容完全一致的文章。经审理,法院认定,被告盈某科技未经许可,在其经营的网站上向公众提供被诉侵权文章内容的行为,侵害了原告腾讯公司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目前,该案一审判决已生效。 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拥有著作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应用于新闻撰写、绘画、诗歌写作等领域,有关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深入探讨。该案明确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判断步骤,对同类案件的审理方法和思路进行了探索。依据该案案情所作的认定人工智能生成的文章构成作品的判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激励创作的立法宗旨,可以有效发挥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创新作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良性发展。 这并非南山法院第一次受理该类领域新兴乃至行业首发的案件。南山法院以此类案件审理为契机,不断优化审判理念、完善审判机制,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向社会传递激励保护创新的强烈信号。 南山法院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E”模式,即“E立案”“E送达”“E调解”“E庭审”“E公开”,并以此为基础,全面优化在线诉讼服务;组建知识产权调解专家智库,邀请领域专家提供咨询意见或直接参与疑难复杂纠纷调解;加大侵权查处力度,在辖区建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联动机制,在快速响应、信息共享、知识产权刑事辩护全覆盖等方面,实现与公安、检察等部门协同共治;积极探索惩罚性赔偿制度,着力提高侵权成本、严格遏制侵权行为,落实深圳“实行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要求。 优化审执 拓展司法新视域 2019年5月13日,南山法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频道公开拍卖1314888888X手机号码的使用权。第二天,该号码使用权最终以7.01万元的价格成交,溢价率达734%。 此次拍卖源于一起曾经一度陷入困局的执行案件。该案中,执行法官从财产反馈结果中发现,一个号码为“1314888888X”的手机号可能具备一定价值。经充分论证和研判,南山法院正式启动了对被执行人孙某名下该手机号使用权的拍卖程序。 该执行案件系深圳法院系统首次对被执行人的虚拟财产—手机号码使用权进行拍卖抵债。此举对及时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债权、维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是创新执行思路、拓宽可执行财产范围的一次有益尝试。 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南山法院树立创新意识,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拓宽案件办理思路,将司法触角延伸至更多创新发展领域,以司法创新举措切实有效保障案件当事人、胜诉债权人的利益。具体而言,南山法院积极拓宽可执行财产范围,探索将手机号码、游戏账号及装备、社交账号等数据、网络虚拟财产列入财产线索范畴,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予以执行兑现;拓展查人控财找物渠道,加强与电商平台、综治网格、通信运营商、游戏运营平台等的对接协作,更加精准有效查找被执行人及其虚拟财产;探索虚拟财产变现方式,协调相关平台及时采取冻结、扣划等执行措施,依照相关规定对虚拟财产进行拍卖、变卖,并联系专业评估机构对虚拟财产价值进行鉴定,与淘宝、京东等平台合作,进行司法网拍,从而有效解决执行难题。 科技助力 智慧方式护创新 “现在宣布开庭。南山区人民法院粤海法庭第三审判庭,今天公开开庭审理王某诉李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审判台上,一位法官正在开庭审理一起速裁案件。与法官端坐中间审判台、当事人分列两边的传统开庭场景有所不同,此刻的审判庭内,只有法官一人,并无双方当事人与书记员的踪影。 原来,这一审判庭是位于南山法院粤海法庭(民商事速裁中心)的互联网审判庭。该审判庭依托广东法院诉讼服务平台、“深圳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实现了法官与当事人线上对接、庭审活动全程录音录像、庭审录音同步智能誊录、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当庭宣判案件、裁判文书当庭自动生成。而此时,书记员则位于另一层楼的智慧审判集控中心。在先进庭审技术的支持下,书记员一人可辅助多个法官进行开庭,实现了司法事务的智能集约。 这一智能高效的互联网审判庭及其所在的民商事速裁中心,皆为南山法院深化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的最新成果。该民商事速裁中心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简单案件进行精准分流、高效审理,建立了“快速审理+诉调对接+互联网审判”的全新司法服务模式,打造了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的创新样本。